分类: 阅读

推诿本身就意味着害怕-《未发现的自我》

无意识是一种精神媒介
作者的经历不曾了解,但文中仍然有不少宗教痕迹
作者的宗教潜意识会是不是出现在文中,我这么评论一个精神分析大师,也许是有不敬,但仍然我有谈论的自由。
面对形而上学的理论,绝对肯定的东西,无需证明
历史终将如大浪淘沙,人类走向联合,毕竟如大江东去势不可挡。
对心理因素的作用过于忽视或者评价过低,往往会遭到痛苦的报复。
道德要求不是任务。
道德是降低冲突,色欲和利欲的冲突。
永远不要低估罪恶之花,没有犯罪,不是因为人心本善,是因为没有犯罪的时机和阈值。
对人无害和天真纯真还往往使人们把这种违背人意识到的罪恶腿知道“别人”身上。
推诿本身就意味着害怕
我们自身洞察力的缺乏,更使我们丧失了对付罪恶的能力。
宗教的目的之一,把人心中的恶,映射到魔鬼身上,赦免人的良心,以保持善念。位差不是一种维持平衡的方法。
用恰切的心理学理论来说,与其说人是造物主的牺牲品,不如不如说是人是自身精神构造的牺牲品。
认识真理是科学的主要目的
并不是所,当代人比古人和原始人更具有罪恶,只不过,当代人能够用更为有效的手段把自己对罪恶的偏爱变成现实。
对人类而言,仅仅有理性是不够的。
不必和听不懂的人谈论人生,因为你们不在一个空间中。婚姻的秘密,就是不要谈论人生。合则谋,不合则散

《未发现的自我》阅读笔记3

p64-

必须压抑他本能中的其他方面,并因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和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本我和超我的概念完全一致。

要找到有意识的自我,其实需要在年幼的时候尊重本我,所以其实我们不需要为yoyo幼年时来回走动的样子担心,那是她为了将来从事意识活动,也就是有意识的自我的一种预备性的练习。

有区别于成年人神经症的走动。

其实大多数成年人的神经症也是因为在幼年的时候本应该有的意识活动被强行压制了。才会在长大以后,涌现出来。

当个人用意识手段无法克服的困难时,就会出现病理反应,在幼年个性意识发展的过程中被压制而停滞不前的现象,就为童年时期的幻想打来了闸门,全都出现了。

所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哦度潜伏着童年的幻想。而且只要有意识的个性能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继续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的时候,这些幻想就不会呈现出来,但是当这些幻想达到一定的强度,她们就会被分裂成随便没结果就是根呢分割成不同性质的个性特征

这应该就是一部分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的发病原因吧。

所以降低个人都一切的控制欲,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不要压抑一个孩子的幻想,那是他们生命的源泉,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那是他们长大以后获得自己个性的最好的机会,不要压制,放开手心,让孩子去成长。

生活始终都是自己一个人去面对的,人生漫漫也好,人生苦短也好,在童年的时候,不要给孩子设限制,应该让他们天马行空的去想象,才是对他们最大的爱和尊重。

而在父母那个年代,个性是不允许有的,所有的人都要被雕刻成一个样子,大部分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是并不是人人都会生病,只是要在当代,找到更合适的出路,找到自己更合适的位置,其实不要去扭转任何人的观念,那是无法被扭转的。

我能做好自己就好了。


早上骑单车送孩子的时候,突然脑子里面出现一句话,自杀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可是我还没有那个勇气。

《未发现的自我》阅读记录2

p43

在这种现实里,人是机器的奴隶和牺牲品,这些机器占据了人们的时间,挤满了人们的空间,在这种现实里,据说只有战争手段才能保护人的个体存在(然而恰恰就是战争手段,威胁着人们,置人们于危险的境地)

要知道这本书是1957年写的。


p32

个人身上的本质变化只有在个人与个人亲自接触的过程中才能产生,而绝不可能从共同体或者基督教的洗礼中产生,因为它们均没有触及到人们的内在世界。

所以,任何宗教的信仰都是外界的,个人就是个人。

找不到自己的时候回去信仰宗教,但宗教向国家政权低头时,就只能称之为教条。

荣格《未发现的自我》读书笔记1

太爽了,是一本字字句句说到重点的书!

所有的事物都被所谓的数据统计所捆绑,丧失了作为个体的的个性。

不禁想起中国文化中的空杯心态,要去认识一个人,就要摈弃到所有预设的观念,和科学统计数据。

其实作为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两个的关系是相悖的。作为心理学家要关注的点是科学统计数据,而作为心理医生,要关注的点,则是作为个体的人。

说起人和社会,人和国家,都有极其深的关联的。

阅读这本书需要笔记,总结,这是一本很适合我的书。

虽然分析心理学没有完全从精神分析学派脱离出来,但是,对现阶段的我来说,是封神之作。

《午夜之子》阅读笔记

P321-323

萨利姆说,必须有第三条原则:我们必须成为矛盾对立双方之间的驱动力,只有坚持不同的原则,成为新的力量,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我们出生的使命

湿婆:不对,有钱的小子,只有金钱和穷困,富有和贫乏,右和左,只有个人面对整个世界。

有钱的小子,世界不是理想,世界不是给理想主义者做梦的地方,世界是物,物以及物的创造者统治的世界,管理国家是为了物,不是为了人,为了物,美国和俄国才送来援助,但是仍然有五亿人在挨饿,你有了物,才有时间去做梦,没有物的时候,你就得去打斗!

 

的确,事情的原委就在于此,因为小孩就像是容器,大人把他们的毒药往里面倾倒。正是成人的毒药使我们成为这种模样。毒药,再加上多年,还有拿着刀的寡妇。

 

要是说有第三条原则的话,那么它就叫做童年,但童年死去了,或者更确切的说,它给谋杀了。

《未发现的自我》笔记1

任何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都必然是统计性的,也就是说,这种理论总是提出一种理念上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又总是将天平两端的所有例外平衡下去,并且用一个抽象的平均数取而代之。
而在现实世界里,这抽象的平均数不一定就存在,尽管他在理论上是相当有效的。
潜在的精神病人是实际发病人数的10倍以上。
在特定的情境下,只有当人们的情绪没有超过某种严格的限制之时,理性的探讨才能得以进行,才可以获得成功。
如果情感的激烈程度高于这个水平,理性变可能丧失一切功能,而且被空洞的口号话恶不切实际的幻想所取代。
这大概就是当年那场XX大革命中那么疯狂的原因吧。
对领袖的崇拜已经超过了一个与之,所以,理性变丧尸了一切功能。
粤ICP备2024352008号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5823号